?
LiveJournal
Find more
Communities
RSS Reader
Shop
Help
Login
Login
CREATE BLOG
Join
English
(en)
English (en)
Русский (ru)
Українська (uk)
Français (fr)
Português (pt)
español (es)
Deutsch (de)
Italiano (it)
Беларуская (be)
wymba
—
Subscribe
Readability
Log in
No account?
Create an account
Remember me
Forgot password
Log in
Log in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Add to friends
RSS
wymba
WYMBA
吸毒法談
wymba
March 31st, 2012
苟嘉陵
人為何要吸毒?吸毒就一定會上癮嗎?對於毒品氾濫的問題,
佛法能提供幫助嗎?
其實若真以佛法的角度來看毒品氾濫,會以為問題的本質仍然在人,
而不在毒品。這就像有人把歷史上昏君的無道,歸罪給女人。
說昏君之所以無道,是因為身邊有個狐狸精是「禍水」。
對這種謬論,有句俗話其實說得蠻好,就是「色不迷人人自迷」。
君王自己未治理好國家,那怪得了別人?同樣地,麻醉品也一樣。
是人自己沈迷,用它作逃避的港灣。麻醉品本身,是沒有好與壞的。
醫生甚至用它入藥,或幫助患者減輕痛楚。把這一點弄清楚,
才算掌握了毒品問題的要點。
人之所以要吸毒,簡而言之,是因為空虛苦悶。一旦吸了,
可以暫時忘憂。這就是它引人的地方。事實上所謂的人類文化,
相當部分都可被用來減輕苦悶。像音樂,文學,美術,乃至哲學,
宗教都是。但坦白講,它們不能讓苦悶完全終止。
而麻醉品可以讓苦悶暫時終止。毒品氾濫,其實是反映了人間實相:
眾生的空虛感,苦悶感強烈,但卻又無可奈何。
而佛法,就是徹底了卻空虛苦悶的方法。
佛在世的時候,大約有五百人,徹底斷盡一切煩惱,不再空虛苦悶。
這些人被稱為證了「阿羅漢果」。他們不再需要娛樂來減輕苦悶。
當然,他們也不吸毒。他們只是活著。一天吃一頓飯。很開心。
要能像阿羅漢這樣,雖不容易,
但人並不一定要證阿羅漢果才能喜悅。
其實人只要能有少分法的體悟,就會在生命裡有喜悅。在生命裡有「
喜」的人,就算嘗過毒品,也不會沈迷。而喜的生命品質,
才是真的杜絕毒品之道。人類如果無法讓自身具有喜的品質,
緝捕毒梟只是防堵,不是解決。由佛法的觀點來看,
人類目前的反毒,只是在果上用力,而沒有在因上下工夫。
故收效甚微。因為要點在人,而不在毒品。只要有人吸毒,
就永遠會有人販毒。光是靠禁,是禁不完的。故佛法主張提升人「
喜的品質」。只有當人有了「喜」,毒品問題才會解決。
別的宗教裡,當然也有喜。正如佛法裡未證阿羅漢果的人,
也能有一個程度的喜一樣。信仰純實的人,可以有「由信所生喜」。
禪定工夫好的人,則有「由定所生喜」。
大乘教特別強調菩薩要修習禪定,要能「禪悅以為食」。其實「
以為食」的意思,和吸毒的吸是一樣的,都是攝取。
另外像不少宗教裡的閉關,僻靜,都可讓人感受到一種喜。
這些方法,雖都不是徹底的解決,但只要有了它們,
就都能在生命裡有相當的喜悅。我就聽總編輯楊士慕說,
曾在緬甸見過有人曾吸毒成癮。但學會打坐之後,就不再吸了。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他有了更舒服的東西,叫「定所生樂」。
總而言之,是佛法主張要強化人的內在,令其有喜。
最好是大家都開悟,皆大歡喜。能歡喜,自然就不用吸毒。
這就是佛法能由因上對毒品問題提供的幫助。
Tags:
毒品專題
:
(
Leave a Comment
)
Tags
mostupdates
—
80 uses
不落有無二見的輪迴
—
6 uses
人成佛即成
—
9 uses
人間佛教猶缺何事? (一月2014)
—
5 uses
人間佛教當關心人間事
—
6 uses
人間佛教與大乘佛法的涵融性
—
8 uses
人間佛教與衣缽傳人(九月2013)
—
6 uses
什麼是覺?
—
5 uses
佛教如何看待全球化
—
5 uses
佛教徒快樂嗎?(三月2013)
—
6 uses
佛教思想如何看待演化論
—
6 uses
佛教的修行觀
—
5 uses
佛法修行的知易行難
—
8 uses
佛法對死亡的看法 (四月2013)
—
6 uses
佛法的修行與批評
—
6 uses
佛法的平等知見
—
8 uses
佛法與科學(十月2013)
—
5 uses
修學佛法的目標(十二月2013)
—
7 uses
修行佛法不可放棄理性
—
6 uses
修行如何方能上路?
—
6 uses
修行是否必須皈依?
—
6 uses
六道是否即輪迴?
—
8 uses
出家人對政治的立場與角色
—
6 uses
台灣是希望 (六月2013)
—
6 uses
四念處是修習智慧的方法
—
7 uses
四聖諦法到底是否只是方便?
—
6 uses
國家的圍牆
—
6 uses
太陽花裡瞧學運 (四月 2014)
—
6 uses
如何面對佛經的真實性
—
6 uses
如何面對精神疾病
—
6 uses
忍辱波羅蜜多(六月2014)
—
7 uses
暴行與激進主義(七月2013)
—
7 uses
校園慘劇專題
—
6 uses
死刑專題(二月 2013)
—
8 uses
江湖路遠
—
11 uses
法喜經驗何以愈來愈少
—
6 uses
現代人的正命
—
6 uses
現代修學的出家與在家
—
8 uses
由全球暖化談佛法與科學
—
7 uses
真正最親愛的
—
8 uses
神風特攻隊申遺?(三月2014)
—
7 uses
禪波羅蜜多與禪悅(七月 2014)
—
6 uses
移民面面觀專題 (五月2013)
—
6 uses
菩提道上
—
7 uses
西藏喇嘛自焚專題
—
7 uses
請慈濟自律,自清自正(三月2015)
—
6 uses
關心政治是修行
—
6 uses
關於人的面子
—
6 uses
面對死亡的平常心
—
7 uses
面對生死該如何?(十一月2013)
—
7 uses
…
Powered by
LiveJournal.com